时间:2022-08-17 预览:
徐书楠,因诺资产创始人。
2006年,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MIT攻读研究生学位。
2009年,加入国际顶尖套利对冲基金IMC。
2014年,创立因诺资产。
2021年,因诺资产突破百亿。
这仿佛是一个典型“海龟”量化的职业侧写,与其交流也像在读一篇研报或干净的代码,用词精确,无多余的口头表达,就连形容词都用得极少,但对于量化形势的判断,对于量化当中人的理解,或者“因诺”这个词义本身,又折现出另外一种温度。
01 “策略的背后是人”
2006年,徐书楠从清华大学毕业后,获得全额奖学金,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攻读研究生学位。3年后,接受了国际顶尖套利对冲基金IMC的工作邀请,加入该公司的香港办公室,负责香港、新加坡、韩国、台湾等亚太市场的套利交易。
2014年四季度,因诺诞生。最初的办公室,是一间简陋的民居;最初的员工,只有两个人。
好风凭借力,因诺的成长与国内量化投资的时间成长轨迹高度相似。从2018年年底1000亿发展到2021年1万多亿,3年10倍,因诺在此过程中也从2018年末10余亿到2021年150亿以上的规模,人员结构也迎来大幅的扩充,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架构和投研团队体系。
从创立到发展到扩容到晋升百亿私募,从美国、香港跨越至A股,徐书楠对量化对冲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思考清晰:所有的投资策略都有有效性的周期,都会慢慢衰减、失效。量化对冲基金核心竞争力永远不会变:有效的投资策略。而策略的背后是人,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是投研团队。
正是这样一个理解,徐书楠认为,对量化对冲基金而言,绝对不能够只依赖于外部招聘成熟基金经理一条路。因为量化策略本身具有隐秘性,纯粹依靠外部招聘无法形成有效的团队,对于基金经理策略的细节、特点、风险的把握,都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,而这些方面是无法依靠一套冰冷的数字体系有效评价的。所以量化机构要做大做强,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。
量化策略的研发,需要很强的数理统计功底与编程能力,这些都与名校理工科学历背景和研究方式高度契合,因此,中外顶尖的量化机构的人才招聘,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特点一一名校理工科。即使如此,优秀的新人要成长为优秀的基金经理,却仍是小概率事件。“市场上没有容易赚到的钱,否则大家都赚到钱了。我们的投研团队培养体系,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?我认为,优秀的培养体系,能够提高新人成才的概率。”徐书楠的经验中,一套有效的培养体系,能够更充分的挖掘人员潜力,成才概率可以提升数倍。同时,部分人员即便没有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基金经理,在策略团队中做好本职工作,也能体现相应的贡献与价值。
徐书楠做套利策略出身,因诺最早的策略也是以他为核心来开发的,慢慢的策略研发对团队的依赖就越来越大。徐书楠仍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会花在投资和研究上,了解所有策略线的研究进度,但是,在策略研发的细节上,参与得越来越少。“策略研发最终要依赖成熟的团队与体系,要充分激发和挖掘每个成员的潜力,团队越强大,体系越完善,公司的价值就越大。一个人是不可能战胜一个优秀的团队的。”同时,徐书楠也承担了更多的管理工作。“这是一个扁平化的行业,不会有特别多的上下级的关系,而且是直接以业绩说话的。这也是高知人才扎堆的行业,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非常重要。正常的人才流动并不可怕,公司的管理框架和激励机制要尽可能地留下最合适、最优秀的人才。”
02 万亿量化新时代
2021年第四季度,量化市场迎来一轮巨浪,出现了大幅共同回撤。徐书楠认为:随着私募量化基金站上万亿以上的规模,出现相互影响是必然的。任何投资模式,只要规模到了一定的体量,都会有相互影响,放大波动水平。随着量化投资进入万亿时代,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点。在流动性暴露、股指期货基差变化等方面,能够明显地观察到这一影响。
在徐书楠的判断中,上一个十年,因为量化整体规模小、市场无效波动大,从投资效果上来看,国内市场无疑是量化投资的黄金期。但慢慢地,随着量化投资体量越来越大,中国市场越来越有效,量化投资的投资效果也会慢慢进入白银期,超额收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衰减,而波动与回撤则会增大。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,不是策略的失效,而是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效了。当然,这样的趋势,不仅会发生在量化投资中。实际上,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,市场有效性越来越强,各种资产的收益风险特性都会出现不可避免地衰减。因此,即使在量化投资的白银时代,也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。
实际上,即使量化投资去年突破了万亿规模,在整个二级市场资产管理行业中,也仍然仅占有20%+的比例,与成熟市场有着巨大的差距。因此,在未来10-20年,量化投资的白银时代,可以预见,量化投资仍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,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,也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价值。万亿量化新时代,只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规模与收益、波动之间的不可能三角适用于整个行业,也适用于某个公司。“策略容量其实没有固定不变的的数字。但策略的表现与规模是相反的关系,这是所有的投资模式都共同遵循的规律。对量化策略而言,在一定的范围内衰减尚不明显,但突破之后,可能就会发生较为严重的衰减。这中间,不一定有明确的分界线。作为投资机构,需要把握好策略的特性和管理规模之间的关系。”徐书楠的目标是,在保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业绩的前提下,理性地发展管理规模,避免爆发式规模膨胀带来的业绩伤害。
他指出:美国行业发展了二三十年之后,形成了知名的品牌。例如,大家在购买桥水的产品时,知道它作为管理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,并不能提供显著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风险水平。但投资桥水,也意味着更加稳健、更加放心。相反的,对于新的投资机构,虽然可能带来高收益,但也有可能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。长期来看,投资人会与投资机构互动成长。
2019年,因诺封盘纯中性产品,正是源于这种发展的克制,“目的就是要控制我们规模增长的节奏,同时把容量让给更有竞争力的策略。”徐书楠认为封盘绝对不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,而是一种投资机构必然面临的选择,只不过在什么样的时点做,以什么样的心态做,才是真正应该考虑的内容,这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做法。
“市场有时候会出现异常的情况,比如出现无效波动特别大的时期,投资者会产生错觉,觉得策略盈利方式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。”徐书楠说,但是这很可能只是市场短期的效应。比如像2015年的行情,套利策略收益比正常的年份高5~10倍,但显然这种情况并不可持续。即便没有任何政策的出台,这种极端收益也不可能长期维持。所以,投资的长期性,是机构必须要把握的事情。“即使对于专业从业者,也可能会对一些方面产生过度自信或过度悲观,只能靠经验去逐渐弥补。”
“策略的回撤是策略本身特点的一部分,是任何投资模式都无法避免的。对量化投资而言,所有事件的出现都是概率事件,量化投资的目标,就是要获取大概率的收益,在量化投资看来,不存在确定性的收益。”如果出现小概率事件,就需要做好投资者的交流和沟通,把真实的理念传达给投资者。徐书楠认为,量化模型基于统计学,样本数据越多,统计显著性就越明显,如果时间周期比较短,就会有比较强的随机性,而随机性其实是任何方式都没有办法避免的。随着管理规模越来越大,策略的交易频率相对来讲就会比较低,而低频策略样本积累需要更长的时间,这就需要更加成熟的投资人和投资理念。
03 “因为承诺,我们全力以赴”
“因诺”一词有两重含义:中文名可解读为“因为承诺,我们全力以赴”,这是公司对投资者的永恒承诺;英文名为“INNO”,是Innovation的缩写,意为创新,而创新是量化对冲基金生存的根本与灵魂。从一开始,徐书楠的目标就是要把因诺资产打造成“文艺复兴”这样的世界一流的对冲基金。
在徐书楠眼中,因诺的投资理念如下:
1、相信量化投资。量化投资,就是基于数学统计进行投资。市场不可能是绝对有效的,总是存在着无效波动,这种无效波动,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统计学关系,并被优秀的统计学模型捕捉到。因此,量化投资的基础是非常牢靠的,甚至可以说是永远有效的,因为它基于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一一数学统计。
2、人才是量化投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根本。量化投资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只有不断的吸引优秀的人才,培养优秀的人才,才能不断的做出优秀的策略,在长跑中保持竞争力。因此,对于量化对冲基金,人才以及人才培养体系,是最核心的根本。
3、量化投资可以创造价值。量化投资不仅是自己盈利,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。从长期看,量化投资可以降低市场的无效波动水平,不断提升市场的有效性,这一点已经在中国市场得到了证明。同时,量化投资属于高科技行业,从诞生以来催生并发展了一批新科技。更不用说,量化投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式。这些,都是量化投资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