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5-30 预览:
据了解,一些业绩表现优异的量化私募,成为渠道热议和资金抢筹的对象。宽德投资、腾胜投资(Two Sigma)等机构的产品近期在渠道发售,部分销售渠道的额度在开售后秒光,销售情况火热。
简评:量化私募产品受热捧。
今年以来,受各因素影响,量化指增产品超额收益表现不佳,持续缩水。业内人士表示,从长远来看,随着A股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的改善,量化产品的超额收益将有不错表现。
简评:量化指增超额需长期看待。
5月23日,知名量化私募申毅投资发表声明,再次将量化员工纠纷推向风口浪尖。此次声明主要对已跳槽的员工,称其到了新东家之后,对外的产品推荐资料中的多处内容与公司实际记录严重不符。
简评:私募“打假”保持关注。
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,5月以来仅2家私募完成了备案登记,分别为股权、创投类管理人。同时,无一家证券类私募完成备案,这创下了2014年私募登记备案以来的“最惨”纪录。
简评:新规下私募备案难度加大。
近日,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与部分代销机构终止合作,如诺安基金、财通基金、富国基金等。同时,不少基金公司“转战”私募渠道营销,在私募排排网上进行路演。
简评:销售渠道越来越“卷”。
近期,一类由信托和私募合推的“风险缓冲产品”兴起。这类信托计划由私募担任投资顾问,用于投资其名下私募产品,产品设置一定期限的“风险缓冲期”,要求私募管理人以自有资金跟投、且在约定期限内优先承担产品的亏损,从而实现对普通客户的“保本”。
简评:需注意合规风险。
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联系删除